您好,欢迎来到法妞问答免费注册 登陆

首页 发咨询 找律师 手机网站微信咨询 全国客服热线:400-618-8116

地区切换:衡阳市

首页>> 律师普法音频>> 劳动工伤律师普法音频>>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024-05-16 劳动工伤 阅读量: 46

劳动合同与劳务合同之间的区别体现在以下十个关键方面:

1. 定义差异:

劳动合同:是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益与义务的正式协议。

劳务合同:通常指雇佣合同,用于规定劳务提供方与接收方之间的服务关系。

2. 主体资格不同:

劳动合同:主体特定,一方为用人单位(如企事业单位、组织等),另一方为劳动者(具备劳动能力的自然人)。

劳务合同:主体不特定,可以是法人之间、自然人之间或法人与自然人之间的平等民事主体。

3. 合同性质:

劳动合同:以劳动者成为用人单位内部员工为目的,确立劳动关系。

劳务合同:以提供劳务方的劳动行为为标的,建立服务关系。

4. 权利义务:

劳动合同:涉及财产关系与人身关系,劳动者需遵守用人单位规章制度,双方存在隶属关系。

劳务合同:仅涉及财产关系,双方地位平等,无隶属关系。

5. 救济途径:

劳动合同:需先经劳动仲裁程序,再提起诉讼。

劳务合同:可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无需仲裁前置。

6. 劳动支配与风险承担:

劳动合同:劳动支配权在用人单位,风险由社会、用人单位、劳动者共同承担。

劳务合同:劳务支配权在提供劳务方,风险由其自行承担。

7. 报酬性质与支付:

劳动合同:劳动报酬根据劳动数量和质量确定,需遵守国家最低工资规定。

劳务合同:劳务报酬根据市场价格确定,支付方式灵活多样。

8. 适用法律:

劳动合同:受劳动法律调整,侧重保护劳动者权益。

劳务合同:受民事法律规范调整,对双方权益予以平等保护。

9. 法律责任:

劳动合同: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成员工作,因过错产生的法律责任由用人单位承担。

劳务合同:劳务提供者需自行承担因不履行或非法履行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

10. 法律保护时效:

劳动合同:劳动纠纷应在一年内提请劳动仲裁,不服裁决的可在15日内提起诉讼。

劳务合同:作为一般民事法律关系,其诉讼时效为三年。

【法律依据】

《劳动合同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以下称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适用本法。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依照本法执行。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因不可抗力或者有其他正当理由,当事人不能在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申请仲裁的,仲裁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仲裁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是,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二条

个人之间形成劳务关系,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接受劳务一方承担侵权责任后,可以向有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的提供劳务一方追偿。提供劳务一方因劳务受到损害的,根据双方各自的过错承担相应的责任。

提供劳务期间,因第三人的行为造成提供劳务一方损害的,提供劳务一方有权请求第三人承担侵权责任,也有权请求接受劳务一方给予补偿。接受劳务一方补偿后,可以向第三人追偿。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热门推荐

客服热线:400-618-8116

微信扫一扫「法妞问答」立即开启语音咨询

济南暖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地址:济南市高新区舜泰广场6号楼1703室

Copyright 2024 faniuwen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备案:鲁ICP备16004136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鲁B2-20220269)

问题没解决?马上咨询在线专业律师,10513 位律师在线 3 分钟快速回复! 立即咨询